劉子健的劍拔弩張

明辨是非黑白,原來劍拔弩張是假的;沒有是非黑白,原來和睦融洽也是假的。不想改變者,沒資格報怨;想改變者,找對的道路,縱使它本來就是艱澀的!

Wednesday, December 27, 2006

公正黨峇都交灣區部與競選中心成立



公正黨 峇都交灣區部黨所正式成立。感謝熱心黨員和各界支持者的慷慨捐贈!

"讓峇都交灣選民的聲音,真正能夠讓政府聽到!"
"不能再讓孩子受種族政治之苦!"

為自己和子孫決定:要 “天堂”或 “地獄”!!


寫了幾篇都是有關國內種族政治的看法,一些草根朋友開始議論,不過,一個普遍的回饋現象是 “無奈、無力反抗”的 “等死心態”。受到種族政治毒害愈深者,愈是搖頭大感 “不可能”,躲在自己華社圈子內鑽牛角尖者,愈鑽愈深,認為華社可以自力自強,不過,卻也大嘆 “時日不久矣!”。

逃不逃得出 “種族政治”的悲哀地獄,能不能走向 “多元種族政治”的快樂天堂?

逾50年前,我們的先輩或是長輩已經錯失一次機會,讓拿督翁查化的多元種族政治倡議不戰而敗,理由是當時的社會各層條件、族群關係還沒有具備邁向多元種族政治的社會。可是,如今國家獨立都快50年,難道我們的政府、政治人物,乃至民眾還要再以 “國家不具備多元種族政治的條件”嗎?

顯然的,就如本欄多次強調,種族政黨依靠種族政治起身、奪權,特別是更靠它來鞏固政權,這個種族政治方程式一天沒有被打破則一天不會有多元種族政治的出現。

其實,民眾若知道,存於心中的 “無奈、無力”是自己思維上的單純與無知,至少,民眾得非常肯定,在我國,統治政權依然還是透過一人一票的民主選舉過程而來。暫不論選舉過程是否公平、公正,卻可以直接反映當前政權是人民一人一票選出來的。

認清此點,則應該明白, “單元種族政治”與 “多元種族政治”是一項選擇題,而不是強迫中選。而決定要不要種族政治的人,也是自己本人,一切由自己決定,當然,一切也由自己承擔責任,始終是不要怨人,要怨自己的。

逾50年前,多元種族政治無法成功,今天,那些深受種族政治禍害的子孫會抱怨、責怪彼等的公婆、父母、兄長的錯誤決定,讓彼等受盡不公不正的對待。回頭看看自己,檢討先輩及長輩過失的同時,我們自己又是否同樣地在助長種族政治,持續要禍害我們的子孫嗎?不是也這樣子嗎?

不管是為自己、為家人、為社會或為國家,是時候認真思考,我們要帶孩子、孫子去一個真正多元種族共治、共享的 “快樂天堂”,抑或,我們還是執迷不悟,在可以選擇下,把他們送進種族霸權的 “悲哀地獄”?

我們看來沒有時間再等上另一個50年,我們肯定沒有條件再讓種族政治再禍害多50年。我們沒有其他選擇,特別是華社,只有參與、開創多元種族政治的 “快樂天堂”,而不能再故步自封,僥倖與自私地等待從天上掉下,或只想別人拋頭灑血,自己卻盡享其成。

試想想,在你高呼馬來社會應該多瞭解華社的聲音、文化、教育等的同時,我們又何曾深入瞭解彼等的聲音、文化、教育等呢?我們整天躲在自己族群圈子,尤其是華裔居多的檳、霹、雪隆、柔佛等華裔社區,當中肯定有不少的華團領袖、政治人物,或草根民眾甚至一年365天,根本沒有和馬來社會有過真正接觸和溝通,可是,卻也同樣高喊 “我要多元種族政治”。

接受與否,當我們反省與檢討自我,是否真的要開創多元種族政治時,我們看來也不必諱言,華社並沒有正面、積極的跡象來給人看到華社極渴望要一個真正公平、公正的多元種族政治社會。

當下,我們並不是不知道種族政治的禍害,只是,我們太自以為是,而忘了 “知道卻沒有做,其實,正好是等於不知道”。簡言之,我們知道種族政治不好,必須給予抗拒,可是,我們在關鍵時刻卻沒有抗拒、唾棄這些種族政治執行者,那麼,這不是和不知道種族政治禍害一樣嗎!不也是在原地踏步嗎!

《種族政治不變,華裔首長必變》


種族政治絕對是死胡同!稍對我國政治和社會發展有所認識的人,尤其是政治人物肯定深知其弊害。不過,弔詭的是,讓種族政治得於滋生、茁壯的,偏偏又以這些政治人物為禍首,其中,包括了同樣走不出種族政治死胡同的反對黨。

喜歡與否,在既有的種族政黨政治模式,不同種族間自有的狹隘種族意識,以及長期統治集團根植於民眾的種族思維,有意要在我國從事政治工作,特別希望在選舉中能更有機會勝出的話,相對而言,選擇加入種族性政黨,就要比多元種族政黨來得容易。

就此,我們輕易發現,縱使高喊 “我們要多元種族政治”, “多元種族政治才是出路”,到了關鍵時刻,我們看似又重回到自己熟悉的種族政治死胡同,還是認為華人要有代表華人的政黨,同樣的,馬來人和印度人則認為只有巫基和印基政黨才能捍衛族群權益。

我們更看到許多政治人物滿嘴多元種族政治,卻滿腦狹隘種族意識,乃至於想盡辦法透過種族性言論來撈取政治利益。

民政黨候選黨主席兼檳州首長許子根,身為自詡是多元種族政黨黨魁,居然落到要呼籲華社給民政和馬華最少15個州議席,以保住華裔首長;自詡在檳州立法議會用 “良心”投棄權票,進而被凍結馬華黨籍的陳清涼亦不落許子根之後,日前在接見其芙蓉同志時,高調嗆聲表示,馬華絕不允許馬來人輪任檳州首長。

緊接,深怕沒有在全馬唯一由華裔出任首長的課題被華社誤以為不爭取華裔出任首長,抑或,更糟糕的企圖與國陣華基政黨比賽 “誰比較為華裔爭權”,甚至看準課題的可操作性,一些同樣高唱 “我是多元種族政治路線服膺者”的反對黨人,也搶著向華社公告, “支持我們以保住華裔首長”。

毫無疑問的,隨著檳州華裔首長與輸任制課題的熾熱討論,尤其是同屬華基的反對黨隨著國陣內部節奏起舞,這個首長課題勢必將成為國陣操作種族政治策略以達到鞏固華裔票源的其中一個宣傳策略。可惜的是,大家都最終或因此贏得了選舉,卻再次自我葬送催生多元種族政治的機會,就連僅僅向人民展示多元種族政治傾向的機會也都沒有。

就部份巫統領袖提出首長輪任課題,華基執政黨和反對黨幾乎同聲同氣,皆認為檳州是華裔居多州屬,當由華裔出任首長。他們放棄高掛在嘴邊的 “績效論”,搶著自以為理直氣壯,孰不知是在自我挖掘葬坑的提出 “種族多寡論”來回應。

試問:目前檳州華裔約43%,巫裔約41%,淨相差不到2%,不到10光景,巫裔人口篤定超越華裔人口,那麼,到時提出 “種族多寡論”者,不就正好自打嘴巴,毫無立論與談判基礎,願不願意都得把華裔首長一職送出嗎?

屆時,這些政治人物若才回過頭來高喊 “首長應以種族為考量,須以績效和能力來決定”,試問又要如何站得住腳呢?

已知多元種族政治才是出路者,居然會捨多元種族政治選擇種族政治,在本質上本來就是短視地深怕既得利益被剝奪者,情願斷送族群和國家的長期利益來短暫地保住其既得利益。

總之,檳州華裔首長一職,若在國陣一切以巫統馬首是瞻及其種族政治治理方程式保持不變下,不必等趨勢專家來告訴你,你也當有足夠的確鑿現象來推斷,華裔首長一職肯定生變。

Wednesday, December 13, 2006

《再50年也不變的種族政治》

正當政府已經大動作準備明年國家獨立50年當兒,首相兼國陣主席阿都拉坦承國內族群關係依然不佳與脆弱。阿都拉的這番話,要不是自行招認國陣從國家獨立至今的治理方程式失敗,就是為了醞釀來屆大選的國陣主軸策略,即無往不利的種族政治操作策略:族群危機與族群凝聚。

做為有擔當的政治人物和國家領袖,阿都拉能坦承國內不同族群間的脆弱關係,終究還是不夠的。他和執政集團有徹底檢討這個經由50年國陣方程式治理下所產生的結果嗎?有沒有擬出具體的解決方案?要不要堅決地執行這些解決方案?

其實,只要是國陣得以持續鞏固選票的種族政治思維依舊,民間的種族思維無法溶解,那麼,50年的族群脆弱關係,縱使在明年大肆慶祝後,依然在未來50年不變。

國陣主幹的巫統,其代表大會充斥極端種族論述,早已是家常事了。可是,看看那些經常向華社鼓吹 “國陣精神,族群融合”的華基政黨領袖的近期談話,我們就更直接看清什麼是種族政治毒瘤?誰是種族政台帶菌者?

馬華總會長黃家定在12月初為該黨婦女組女青年工作坊主持推介禮時,語帶告誡表示, “華社需緊記25%的政治力量很微弱,若這股25%的力量再分散成數個小群體,形成相互抵銷,基至抵銷為零,到時談何為族群爭取更美好前途和決定族群未來命運?”

由於長期受種族政台思維所影響,以及華社自己本身也根深柢固的族群思維牽動,眨看這些政治人物的言論時,我們只會大表讚同。不過,當從另一角度來看時,我們或將清楚看到這些都是政治人物操作似是而非論述的典型例子。

既然已知25%的政治力量很微弱,那麼,不跨出單一族群框架,縱使25%華社完全支持國陣不也是邁向死胡同。再者,從獨立至今,華社給予國陣華基政黨贏取的議位,可以從佔人口的逾40%、30%到今天的逾25%的支持,在特定州屬中,更可以清楚看到完全近乎全部由國陣華基政黨入主州議會。

可是,這些支持率換來的是什麼呢?換來的,難道又是今天還要再談凝聚剩下不到25%的華社政治力量嗎?如果還要再談 “凝聚論”,不正好印證了縱使再高的華社政治力量的凝聚,也都無法讓華社走出窘境嗎?

為什麼不談凝聚25%力量來抗拒單元種族政治,邁向多元種族政治呢?為什麼不談25%力量,凝聚在尋求社會公正呢?為什麼不是聚這25%力量在反貪污、反濫權、反 “小拿破崙”目標底下呢?顯然的,種族政治操作者深懂得族群愈是處於危機之際,正好是鼓吹族群凝論述的最佳時機。

當前國內族群關係不佳的真因,並不再需要什麼學者專家來為我們指點和提供解決方法。稍有分析能力者都能推斷,造成此局面的真因是長期深化族群間差距的種族政台使然。

走不出種族政治死胡同的責任,當由執政集團來擔當,不過,反思其真因的同時,我們也不禁要問,在野政黨、民間和華團組織是否也得自我檢討一番呢?如果執政集團堅守種族政治路線,如果在野黨依然無法營造真正多元種族政治局面,那麼,大家終究只能

問題是,不管是執政集團,乃至民間組織,大家都只停留在高喊 “我們要多元種族政治”, “多元種族政治才是國家的出路”,並沒有檢討自己到底是否有參與創造,有沒有先從自己族群圈子走出?還是自己不動,卻整天責問他族沒有做出符合自己的行動呢?

自己不主動改變制造問題的方程式,卻想要結果會有所改變,無疑的是幻想。故步自封,走不出種族思維,我們就準備迎接另一個 “50年不變”吧!

已失敗的國陣方程式


承認與否,從第9大馬計劃的 “零度華小”、華人被邊緣化、新經濟政策土著股權比率、巫統大會拔劍與種族性狂言,到近日的威中斗母宮遭強拆事件,華社的眼球都被這些源自種族政治的宿命課題所牽引,當然,就存在難以跳脫狹隘種族思維的華社而言,最普遍和真實的感受亦是:種族政治使然。

國家獨立近50年,種族政治戲碼或實例早已是國人熟悉的生活現象之一。吊詭的是,深感在種族政治下,被不合理或偏差對待的華社與其他少數族群,在深知種族政治為因,權益受損為果的情況下,卻長期相信、支持種族性政黨,直接協助鞏固這個長期令彼等痛苦的種族政治。

許多人都以為,當前治理國家的國陣政權是一個多元種族政治為本質的政治聯盟,因為,在這個國陣聯盟中,並存著馬來人、華人、印裔、卡達山、伊班等種族性的政黨。眨看之下,這樣的模式確有多元種族的味道,可是,不得不承認,從國陣成立及執政至今,這個聯盟所制定、所施行、所引發,及最令詬病與不滿的,恰好正是一連串源自於種族政治的政、經、文、教課題。

顯然的,這個國陣方程式是出現嚴種問題的,更貼切的說,在50年的實驗和確鑿實例後,若宣判這個方程式已經失敗亦不為過。破解當前國家深受種族政治之苦的首要工作,就是要向支持和鞏固這個方程式的民眾提出至少能激起彼等質疑此方程式的論述,並透過民眾的自覺,由民眾自發性地付諸行動,打破這個方程式的神話,進而打造另一個全新的治國方程式。

國陣現有的架構名為多元,實為單元,更貼切的說,這是一個一切以種族為導向的政策制定組織,其所制定的政策,不管是教育、經濟、文化等都是以種族為首要考量,而不是以需要或績效為主。當然,也因著一切以種族為考量,這個陣線成為了代表最大族群的巫統所宰制,一切以巫統馬首是瞻,其他族群政黨不是被體制,就是受到既得利益牽制,盡顯得唯唯諾諾,且成了共犯和幫凶。

如果說,破解國人痛苦之道在於國陣方程式,那麼,破解國陣方程式的首要工作就是認清巫統宰制的國陣,不會造就巫統或華基政黨所謂的 “平起平坐,內部協商,權力共享”。

國陣各成員黨都是各自獨立的法人組織,決定這些政黨領袖當不當選的是彼等各自的黨員或代表。亦即,不管是黃家定、林敬益、三美威魯或廖中箂和馬袖強分別在馬華、民政與國大黨獲得多少張選票當選主席和團長,這些選票力量根本無法在巫統代表大會中發揮效用。阿都拉和希山慕汀所要的當選票源是掌握在各個區部代表手中,這也就為什麼縱使這些巫統或巫青如此無理、囂張,巫統領袖都得默然接受,轉向委屈國陣非巫統政黨。

由於在巫統當選黨職自然成為國家領袖,也由於非巫統政黨根本無法決定巫統黨主席和巫青團長,巫統或巫青領袖為出位,或是內部派系鬥爭時,勢必將更加凸顯其種族先鋒形象,以撈取支持和黨內代表選票。這就是為什麼當巫統或巫青內部鬥爭愈嚴種時,國陣非巫統成員黨非但無法形成制衡,還成為種族炮火攻訐的目標。

只要國陣種族政治結構保持不變,只要國陣非巫統政黨無法決定巫統領袖的勝出,高談多元種族政治、內部協商和權力共享都是自欺欺人的。也只有民眾認清這個失敗方程式,才可能從另一視角去省思真政多元種族政黨和政治的重要,以及它如何避開此方程式的弊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