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教.華基政黨.安華》

《華教.華基政黨.安華》 撰文:劉子健
依約補選,國陣華基政黨首先把華裔選票流失的責任 “推給”逝世的該區州議員西瓦林甘,最後壓力之下,改口說是因為 “某些人說了讓華社不滿的話”。在不敢向巫統說真話的情況下,又惟恐華裔選票真的在全國大選中進一步流失,馬華與民政的領袖轉而選擇對那位國陣領袖已直言遭到人民拒絕,已經沒有影響力的前副首相安華文攻筆伐,尤其猛挖20年前安華擔任教育部長時所制定的一些對華教不利的政策。
安華在依約補選期間公開為他出任教育部長期間委派不諳華文教員出任華小高職一事坦然認錯,承認那是一個錯誤的決定,並以他身處巫統體制,身不由己來為此事件自辯。
這位 “已經不做教育部長約20年,不當副首相近10年”的公正黨顧問,或沒料到那些當年對他萬般恭維、奉承吹噓、讚賞英明的華基政黨領袖,如今在他轉投反對黨後,居然 “自揭瘡疤,自打嘴巴”,陸續對安華當權時,這些他們有絕對責任反對的政策大肆鞭撻。
除了補選期間的「1987年不諳華文教師」事件,馬華署理主席陳廣才日前更直指華小遷校的七大條件之一:國小保留地不可建華小,是安華任教長時所制定。
基於政黨利益,馬華與民政對安華的攻擊肯定有其背後議程,只是,兩黨領袖在企圖為安華製造負面形象時,幾乎刻意掩飾了一些不想讓華社知道的事情。
首先,安華說出了國陣架構內最關鍵所在,即巫統牢控整個國陣政府,這個執政集團必須屈服於巫統馬來霸權,沒有任何人能違背。這就是為什麼在安華卸下教育部長一職後,接任的納吉、慕沙、希山慕汀等巫統領袖,非但沒有把安華或之前所制定的華教偏差政策廢除,反之,吞噬華教權益的偏差政策是更較之嚴峻。
對於慕沙出任教長時制定的「華小英化數理政策」,董教總早已不止一次直批是一項令華小變質的政策,並隨即發動全國華小 “護根運動”,以力阻這項華教危機;當今教長希山慕汀沿襲所有之前的偏差政策,還外加 “零度華小增建”的《教育發展大藍圖》,以及少得不成比例的《第九大馬計劃》華小撥款,更是不久前華社嘩然和忿怒的政策。
日前,檳州發生多間華小陸續接獲教育局委派不諳華文教員出任華小輔導老師一事,或戮破了馬華與民政選擇抨擊安華,卻不對當前不利華教政策制定者默不作聲的面具。
問題是,既然有上述事實,為什麼不見馬華與民政以攻擊安華的力道和標準,去抨擊當前的教育希山慕汀呢?更令華社不解的是,兩黨全力攻擊安華,卻為什麼極力為當前巫統霸權下的華教偏差政策辯護與自圓其說呢?
其二,華教偏差政策的存在,除了凸顯國陣華基政黨不敢抗拒巫統單元教育政策,更讓華社對彼等持續協助巫統壯大的事實大感不解。為什麼馬華與民政領袖能夠與制定華教偏差政策的巫統同流呢?為什麼兩黨當時和隨後的領袖,特別是馬華副教育部長能接受這些不公政策?為什麼兩黨領袖不極力反對當前不利華教的政策?
巫統霸權得以持續壯大和鞏固,馬華與民政無法在種族政治下有效制衡是其一,更重要的是,在國陣架構下,這兩個黨卻成為巫統壯大的力量來源之一。這或是在不滿巫統領袖和政策時,另一個有必要捫心自問的問題。
其三,為什麼只見非巫統政黨領袖抨擊安華,包括三美威魯指安華任期沒有照顧印裔社會?為什麼不見巫統領袖,特別是教育部長希山慕汀站出來批判安華當年制定的不利華教政策?為什麼整個依約補選期間,阿都拉也沒有對安華當年的錯誤決定進行攻擊?為什麼馬華和民政不要求巫統領袖發動對安華不利華教事項的攻擊?
明乎此,則進一步印證巫統霸權才是偏差教育政策的關鍵,而馬華與民政不拿教育部長希山慕汀來做為不利華教政策抨擊的對象,反而全面攻擊現在極力主張馬華與民政常掛在嘴邊的多元母語教育、廢除《新經濟政策》,與多元種族政治的公正黨顧問安華,看來只能解讀為藉抨擊安華來達到轉移兩黨無法為華社爭權的焦點。
套用某華教工作者的話, “那些指著安華批評的人,要知道有4根手指是指向自己”,同時, “安華肯承認錯誤,總好過那些執迷不悟的人”。
依約補選,國陣華基政黨首先把華裔選票流失的責任 “推給”逝世的該區州議員西瓦林甘,最後壓力之下,改口說是因為 “某些人說了讓華社不滿的話”。在不敢向巫統說真話的情況下,又惟恐華裔選票真的在全國大選中進一步流失,馬華與民政的領袖轉而選擇對那位國陣領袖已直言遭到人民拒絕,已經沒有影響力的前副首相安華文攻筆伐,尤其猛挖20年前安華擔任教育部長時所制定的一些對華教不利的政策。
安華在依約補選期間公開為他出任教育部長期間委派不諳華文教員出任華小高職一事坦然認錯,承認那是一個錯誤的決定,並以他身處巫統體制,身不由己來為此事件自辯。
這位 “已經不做教育部長約20年,不當副首相近10年”的公正黨顧問,或沒料到那些當年對他萬般恭維、奉承吹噓、讚賞英明的華基政黨領袖,如今在他轉投反對黨後,居然 “自揭瘡疤,自打嘴巴”,陸續對安華當權時,這些他們有絕對責任反對的政策大肆鞭撻。
除了補選期間的「1987年不諳華文教師」事件,馬華署理主席陳廣才日前更直指華小遷校的七大條件之一:國小保留地不可建華小,是安華任教長時所制定。
基於政黨利益,馬華與民政對安華的攻擊肯定有其背後議程,只是,兩黨領袖在企圖為安華製造負面形象時,幾乎刻意掩飾了一些不想讓華社知道的事情。
首先,安華說出了國陣架構內最關鍵所在,即巫統牢控整個國陣政府,這個執政集團必須屈服於巫統馬來霸權,沒有任何人能違背。這就是為什麼在安華卸下教育部長一職後,接任的納吉、慕沙、希山慕汀等巫統領袖,非但沒有把安華或之前所制定的華教偏差政策廢除,反之,吞噬華教權益的偏差政策是更較之嚴峻。
對於慕沙出任教長時制定的「華小英化數理政策」,董教總早已不止一次直批是一項令華小變質的政策,並隨即發動全國華小 “護根運動”,以力阻這項華教危機;當今教長希山慕汀沿襲所有之前的偏差政策,還外加 “零度華小增建”的《教育發展大藍圖》,以及少得不成比例的《第九大馬計劃》華小撥款,更是不久前華社嘩然和忿怒的政策。
日前,檳州發生多間華小陸續接獲教育局委派不諳華文教員出任華小輔導老師一事,或戮破了馬華與民政選擇抨擊安華,卻不對當前不利華教政策制定者默不作聲的面具。
問題是,既然有上述事實,為什麼不見馬華與民政以攻擊安華的力道和標準,去抨擊當前的教育希山慕汀呢?更令華社不解的是,兩黨全力攻擊安華,卻為什麼極力為當前巫統霸權下的華教偏差政策辯護與自圓其說呢?
其二,華教偏差政策的存在,除了凸顯國陣華基政黨不敢抗拒巫統單元教育政策,更讓華社對彼等持續協助巫統壯大的事實大感不解。為什麼馬華與民政領袖能夠與制定華教偏差政策的巫統同流呢?為什麼兩黨當時和隨後的領袖,特別是馬華副教育部長能接受這些不公政策?為什麼兩黨領袖不極力反對當前不利華教的政策?
巫統霸權得以持續壯大和鞏固,馬華與民政無法在種族政治下有效制衡是其一,更重要的是,在國陣架構下,這兩個黨卻成為巫統壯大的力量來源之一。這或是在不滿巫統領袖和政策時,另一個有必要捫心自問的問題。
其三,為什麼只見非巫統政黨領袖抨擊安華,包括三美威魯指安華任期沒有照顧印裔社會?為什麼不見巫統領袖,特別是教育部長希山慕汀站出來批判安華當年制定的不利華教政策?為什麼整個依約補選期間,阿都拉也沒有對安華當年的錯誤決定進行攻擊?為什麼馬華和民政不要求巫統領袖發動對安華不利華教事項的攻擊?
明乎此,則進一步印證巫統霸權才是偏差教育政策的關鍵,而馬華與民政不拿教育部長希山慕汀來做為不利華教政策抨擊的對象,反而全面攻擊現在極力主張馬華與民政常掛在嘴邊的多元母語教育、廢除《新經濟政策》,與多元種族政治的公正黨顧問安華,看來只能解讀為藉抨擊安華來達到轉移兩黨無法為華社爭權的焦點。
套用某華教工作者的話, “那些指著安華批評的人,要知道有4根手指是指向自己”,同時, “安華肯承認錯誤,總好過那些執迷不悟的人”。
2 Comments:
万分尊敬的社党领袖,
你好.
小小意见:
一, 政治
冷眼笑看风云, 智者志取天下.
天生我才必有用,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匯集百川合成海.
二, 经济
扎根, 困中有木, 木在困中; 资源有限, 大处着眼, 小处着手; 十年如一日, 明天又是一个十年.
三, 教育
因才施教, 因时施教, 因势施教.
四, 公共服务
决策者的独立思考能力: 50%, 跨部门的合作, 协调与整合: 30% , 灌输世界观: 20%.
五, 替代阵线
曲高和寡, 仅能吹皱一江春水. 如何占角, 连线, 静中带动, 动中带静, 全面提升战斗力,击败民政, 马华, 巫统. 时势造英雄, 州务大臣 / 首席部长 / 部长 / 首相 一职, 只保留给时时做好准备的领导者.
六, 行动党
知己知彼, 百战 不贻; 不知彼而知己, 一胜一负; 不知彼不知己, 每战必败.
七, 民政
巫统分而治之的产物; 华教四君子, 打入国阵, 纠正国阵, 天大笑话.
八, 马华
格局决定决局, 分享政权, 出卖主权, 问心有愧.
九, 马青
敢怒不敢言, 敢言不敢怒.
十, 巫统
马来选票继续三分, 几成定局, 一党独大, 时日无多.
十一, 公正党
路遥知马力, 日久见人心. 我们都是一家人, 宰相肚里, 能否撑船?
十二, 回教党
我本百家争鸣, 再多一个 "回" 家, 又如何? 回化, 汉化, 赛翁失马, 焉知非福?
祝安康!
无名小卒
Skudai, Johor
goyard
yeezy
supreme clothing
supreme hoodie
air jordan
golden goose
yeezy shoes
supreme outlet
adidsas yeezy
yeezy
Post a Comment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