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子健的劍拔弩張

明辨是非黑白,原來劍拔弩張是假的;沒有是非黑白,原來和睦融洽也是假的。不想改變者,沒資格報怨;想改變者,找對的道路,縱使它本來就是艱澀的!

Thursday, February 22, 2007

《教育發展大藍圖》背後


《教育發展大藍圖》背後 撰文:劉子健

緊接第九大馬計劃的 “零度華小增建”後,首相阿都拉和教育部長希山慕汀趕在華人農曆年前,聯袂推介另一項 “零度華小發展”的《2006至2010年教育發展大藍圖》,前者計劃興建180間國小,卻沒有一間是計劃中的華小,後者再次以國小為優先,不見任何具體的其他源流小學、中學的發展計劃。

一如往常,有政治人物高度讚揚《2006至2010年教育發展大藍圖》,甚至不知為何地發表令人啼笑皆非的言論。其中,馬華中央教育局主任李成材是典型的例子,他說 “此藍圖改變以往強調單元教育政策,轉而接受我國現有多源流學校的制度”。譏諷的是,李成材好像忘了整個大藍圖只重國小,不談華小的事實。

如果這種置華小、淡小、獨中和宗教學校於發展藍圖之外計劃,都可以被讚揚為 “改變以往強調單元教育政策,接受現有多元源流學校制度”的話,那麼,豈不等於黑的可以說成白,錯的能夠講成對嗎?有時候,也莫怪這些對長官何其諂媚的政治人物,以及那些被騙了幾次都不怕的華團領袖,有種讓人感覺只為拍馬屁而拍馬屁,即便是他們都已經被公開羞辱。

再者,悲哀的是,當政府的官方文件、發展計劃正式出爐,華社權益遭受剝削時,每每都會有身居執政集團的政治人物,儼然族群英雄般,高調直呼會 “透過內部協商管道”來爭取。

可是,冷靜思考,難道要爭取的不是在各項重大計劃發佈前,就全力爭取了嗎?要傳達華社意願不也是在計劃公佈前,就透過內部管道表達了嗎?難不成那位代表華裔的副教育部長是公然違逆華社意願?或是忘了拿出勇氣向政治老大表達?還是根本就沒有機會受邀參與制定此攸關全民和國家的教育大藍圖呢?

《2006至2010年教育發展大藍圖》和第九大馬計劃雙雙都沒有明列華小發展,難道還不足於揭露執政華基政黨領袖的伎倆嗎?難道還要華社相信 “白紙黑字”以外,有無限美好明天等著華社的 “口頭承諾”嗎?

教育部長希山慕汀日前透過媒體 “口頭承諾”,他會以實際行動證明發展各源流學校。奇怪的是,為什麼 “實際行動發展各源流學校”不是表現在擬定國家教育發展大藍圖時,把各源流學校都明列入發展計劃中呢?就僅僅添加幾行增建多少間華小、淡小和宗教學校,及5年計劃中共撥出多少款項予華小,也都有困難嗎?

另外,嚴格來看,這份《2006至2010年教育發展大藍圖》遲至2007年1月才來發佈,多少都反映了教育部 “為了制定計劃而制定”的心態。就這份本來須從2006年起全面執行的大藍圖,在進入2007年,其實等於是執行了20%的計劃。不過,我們目前還停留在推介階段。

就以大藍圖的第1年:2006年來看,全國華小在2006年所面對的種種問題,白蟻侵蝕、華小增建無門、華小遷校苦苦哀求、華小師資一再 “口頭保證”已解決卻依然嚴重短缺、華裔生貸書標準遠高於土著生、英化數理政策等等,難道就是教育部長所信誓旦旦的 “以實際行動發展各源流學校”嗎?

老實說,當媒體追問首相阿都拉有關大藍圖中的華小發展課題,阿都拉馬上表示 “教育部長還告知更詳盡答案”時,對關愛母語教育人士而言,其實就已經是判斷華小夢魘再次開始的時刻了。

文末,讓我們一起來個腦力激盪,試問:如果這份沒有把華小、淡小明文列入發展的大藍圖,真的被有效率地全面執行,那麼,對華小和淡小而言,是一件好事嗎?抑或,再過5年,華小與淡小進一步被邊緣化到無可救藥的階段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