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子健的劍拔弩張

明辨是非黑白,原來劍拔弩張是假的;沒有是非黑白,原來和睦融洽也是假的。不想改變者,沒資格報怨;想改變者,找對的道路,縱使它本來就是艱澀的!

Thursday, July 20, 2006

22日檳華堂開講《老馬vs伯拉:政見相左或私人恩怨》

公正黨全國宣傳主任蔡添強,與大馬策略分析首要分析師兼知名時事評論人黃永安,將於本週六,晚上7時30分,假檳州華人大會堂二樓會議室,為民眾開講「馬哈迪vs伯拉:政見相左或個人恩怨?」。

檳州人民公正黨署理主席劉子健今日於詩布朗再也總部向報界發佈此項活動,出席者包括秘書馬力、峇東埔區副主席沈木松、社會服務局副主任林湧嵐等。

劉子健說,前首相馬哈迪與現任首相阿都拉的公開爭執是國家大事,也攸關國內政局,是全民必須關注的重要事件。因此,該黨為向全國民眾提供更深入剖析,特主辦全國巡迴座談會。

他說,首相阿都拉已從澳洲返國,馬哈迪則將於22日早上9時抵達國門,兩人會不會再展開第2回合的言論攻防戰,特別引人注目。

他表示,兩位主講人蔡添強與黃永安都是國內少數非常瞭解巫統政治發展的人,對於此次馬哈迪與阿都拉之爭,勢必有彼等的精闢見解。

他強調,民眾座深入瞭解兩人之爭的背後原因,及其可能為國家帶來的影響,可是,不應被兩人的爭執轉移了國內疲憊不堪的經濟、教育等重大課題。

他呼籲所有關注此事件的民眾踴躍出席該座談會,入場免費,由於座位有限,欲參與者請及早入席。詳情可電洽蔡先生012-4877928;陳先生012-4937722。

Wednesday, July 19, 2006

《種族關係》:國陣種族政治方程式的失敗


由嘉容加旺與賽益阿末所編纂的《種族關係》一書,還沒來得及正式在國立大專院校使用,就因為內容的偏差,單向詮釋國內族群關係事件,在國會引起激烈爭論。

《種族關係》中所提及的部份歷史事件,諸如把華團訴求指為 “極端;為消滅社會契約、指「513事件」是反對黨所引發、把「甘榜美丹事件」的族群衝突歸咎於印裔青年等,引起了反對黨及非巫統執政人物的不滿。

昨日國會因此書所上演的爭執,不管是最終此書內容會被修正,或堅決使用,都已再次激起族群間的不滿。被誤寫的族群不滿,與編寫者同一族群的也不滿,達不到融洽與瞭解,就先破壞掉了。

若說之前中學使用的歷史課本中,國家獨立的歷史已有偏差詮釋之嫌的話,那這本同樣編有歷史記載的大專讀本,顯然也同樣是閉塞思維及馬來至尊意識者,對為強化國內各族群融洽和團結非但沒有些許的幫助,還深化彼此間進一步的不相任與爭執。

獨立50年,這個國家的種族關係並沒有任何更加融洽的實質現象,即便是在所謂的共同政權的國陣內,所謂平起平坐亦不過是選舉前與宣傳的虛偽詞藻。

今天,國內連一本要教導學生如何促進族群認識的書本,都會出現如此嚴重的偏差,再再顯示了執政我國逾50年的國陣種族政治模式是失敗的,印證了那些開口閉嘴都是各族平等的政治人物是如何的掩飾脆弱的種族關係的事實。

50年來的種族交融方式程在國陣的架構下運作,取得的成績是連一本有關種族關係的書本都無法令各族群滿意的話,那這個方程式不換掉還要等待什麼時候呢?

只有那些還迷思在國陣治國模式的抗變者、死忠者,才會在無數次事實證明其治國方程式失敗下,依然盲目地跟隨著它起舞,還為這個失敗方程式辯護、說謊、掩飾。孰不知,這一切都是自欺欺人,延禍下代人的愚蠢作法。

難以想象,如果如同執政華基政黨的政治宣傳,那麼這本《種族關係》根本就在印刷前,就已經給抽取,或更準確的說,在編纂此書時,就已經考量了彼等的政治觀點。如今發生這種現象,又豈是 “當家不當權”所能形容呢?

Tuesday, July 18, 2006

譴責博大校園 "古惑仔文化"


高教部必須馬上著手調查博大校內學生暴力事件,嚴打校園 “古惑仔文化”,並公開向受屈學生道歉,向滋事學生採取紀律行動。

檳州人民公正黨署理主席兼全國副宣傳主任劉子健今日嚴厲譴責猶如無賴、流氓作風的 “校園古惑仔”,刻意在國內知名學府博特拉大學內逞凶作惡,上演令人憤懣的學生暴力事件。

多名博大前進陣線學生昨日在博大第12座學生宿舍如常進行櫃台學生福利諮詢服務時,遭遇一群自稱為宿舍委員會和學生代表的學生包圍,並粗暴地對前進陣線學生辱罵、拉址、手做不雅動作,以及對其中一位女生進行性騷擾。

“這是何等荒唐的事件,居然在校園內發生猶如電影古惑仔的情節,而更過份的是這是校園古惑仔還是所謂高等知識份子,國家未來的接班人。”

“人民公正黨毫不保留地要求高教部部長慕達化和副部長翁詩傑,即刻諭令博大校方提呈調查,並對已經使國內高校校譽嚴重破壞的大學古惑仔,施予最嚴厲的懲處,以挽回本已令人質疑的高校素質。”

對於校內保安人員在目睹暴力事件,卻沒有給予任何阻止的現象,他表示,這是保安人員的嚴重失職。
他說,讓暴力事件上演已是一大失職,無法及時勸阻,猶如縱容暴力的態度更是二次失職,博大校方應馬上檢討與該保安服務單位的保安合約,並在必要的情況下,撤換該公司。

Monday, July 17, 2006

他們在踢華教假球!


世界杯足球賽正熱,包括華社在內的許多人似乎忘了許多身邊的族群及國家大事,尤其是華教問題。

吉華曾文珩老師因白蟻事件踩空逝世一週年,居然人去洞依在;華小因一再保證師資問題會解決而縮班;文明小學三顧中元聯合會鎩羽而歸,真正的撥款單位卻視若無睹;明德遷校威中在政治人物至少两次公開批准下,至今連新校地都還未定案,另外,社區有需要卻被關閉的白小也超過2000天。

這些問題都曾經讓那些華社領袖義憤填膺,可惜的是,他們今天已經不再義憤填膺了。就找個世界杯足球賽來給他們當做藉口吧!

其實,馬來西亞的華教權益課題就如同一場足球賽,只是對壘的兩隻隊伍分別是掌握充沛資源,態度霸權,踢法蠻橫的單元教育源流隊,和文質彬彬,抱著理想,不耍權謀的多元教育華教隊而已。
足球場上,球員為了私利,接受他人給予的好處,在場上把自己的良心給踢掉,進而"踢假球"。

因此,在比賽時,能進不進,能守卻讓路。同樣的,華教隊裡,球員良莠不齊,特別是那些披著華教外衣的執政華裔政治人物,不也是能爭取卻自我矮化,能堅持卻硬是打著協商精神去讓權;那些自詡沒有政治色彩卻依然是黨員的華教隊員,情況亦好不到那兒去,大家不也是一起"踢假球",置華教與民族應有權益而不顧嗎?

華教隊是先天條件不足,後天又失調。自己的球員不爭氣就算了,偏偏又遇上一支"球員兼裁判"的單元隊。球場上時有裁判"吹黑哨"的偏差情況,裁判為了私利偏袒某支隊伍,輕則自由球,重則12碼點球或紅牌出場。

在華教隊與單元隊比賽時,裁判"吹黑哨"更是明顯且頻密。因此,華教隊縱使被蠻橫絆倒、蓄意拉扯,提出抗議、集體吶喊、提呈備忘錄,都被裁判視若無睹、聽若罔聞。

非但如此,長時間的霸道和偏差遭遇,更是徹底摧毀了許多意志不堅、難抗誘惑的華教隊員的爭權勇氣和捍衛決心,轉而擺出不戰先敗的自屈模樣,或是戰而妥協退讓。孰不知,在輸掉半壁江山窘境下,這些踢假球的華教球員是在自圓其說又自我陶醉在毫無基礎的自我安慰勝利中。

一些幫忙單元隊"踢假球"者,時爾還不知羞愧地往自己龍門大踢令自己隊伍失分的"烏龍球",遺憾與悲憤的是,這些"踢假球和踢烏龍球"的人,卻依然大獲民眾的支持。

伯拉是"弱",不是"以柔制剛"!

誠如本欄上週所言,前首相敦馬哈迪對首相阿都拉政權抨擊的短暫休兵,只是為了蘊釀發射更大炮彈的前奏。馬哈迪在剛過去的週六,花了約兩個半小時在一項近350人出席的交流會上,暗喻明指阿都拉政權受到其牛津大學畢業的女婿凱力所影響,並再次對阿都拉沒有就其所提的問題給予答復表示不滿。

可惜的是,這個在網路媒體廣泛報導的座談會,卻在主流媒體"消聲匿跡",使到讀者突然讀到首相署部長納茲里公開向馬哈迪宣戰,挑戰馬哈迪若是男子漢的話就應退出巫統的新聞時,有種莫名其妙的感覺。

阿都拉的"不回應策略"還能撐多久呢?慕沙希淡形容阿都拉選擇不對馬哈迪反駁是"優雅的沈默",是智慧,還是閃躲呢?阿都拉真的能"以柔克剛"嗎?

事實是,從馬哈迪拋出諸如AP、美景彎橋、普騰賤售奧古斯達等公共課題至今,說阿都拉是"優雅沈默"也好,讚他是"以柔克剛"也罷,這些擺在民眾眼前且攸關國家及民眾權益的問題並沒有被阿都拉透明、完整地解答,非但馬哈迪不滿,民眾更是搞不清楚兩人間的問題所在。

阿都拉到底是"柔"還是"弱"?在主流媒體的巧妙修辭下,阿都拉的不回應被當做是"聰明的",被視為是"避免關係惡化"的智慧,被當是"以柔制剛"。

"弱"是迴避問題,"柔"是面對問題;"柔"是要能夠解決問題,"弱"是面對問題卻不知所措,毫無答案。如果像阿都拉這種應對馬哈迪所提問題的態度,我們實在有必要自我認清,何者是"柔"?何者是"弱"?

以解決問題導向的思維來看,阿都拉無法及時、有效、透明及公開回答馬哈迪所提的公共問題,赤裸裸就凸顯出阿都拉的"弱",而絕不是媒體所述的"柔"。亦即,假如阿都拉真的已經對馬哈迪"以柔克剛"的話,那麼,馬哈迪非但已經滿意阿都拉政府所給的回答,也就不會搞到馬哈迪陸續再對他開炮了。

在老馬和阿都拉的爭議風波中,民眾必須時刻保持清醒,因為,受到攻擊的一方,必定會派出護主大將,適時拋出一些轉移問題焦點的煙霧彈,最終使到影響廣大民眾與國家權益的問題,再次掃入地毯下。

當然,民眾在這場風波中,非但不是既得利益者,也沒有權力加減的利害關係,反之,是道道地地的受損者,因此,我們沒有必要去選邊站,沒有必要去為誰辯護,卻要懂得區分什麼是"柔",什麼是"弱",什麼才是問題所在。

老馬vs伯拉:執政華基政黨窩囊!


馬哈迪與阿都拉政府的唇槍舌劍之戰突然間似乎平靜了,巫統最高理事會也宣佈力挺黨主席兼首相阿都拉,遺憾的是,那些馬哈迪拋出來的問題卻如同往例,再次被轉移焦點,被掃回地毯下。

我們不知道阿都拉指示內閣部長排隊向馬哈迪做匯報的具體內容,或也不曉得這些內閣部長真的會排隊,抑或只是阿都拉政府的權宜之計,一方面緩和與馬哈迪緊繃關係,一方面又讓民眾以為政府光明磊落,毫無爭議之處。

不過,我們大概可以料定,這些影響廣大民眾權益、國家財庫與形象的公共課題,最終還是有條件的人提出,有條件的人解答,廣大民眾依然是蒙在鼓裡,既不知問題根本,也不知答案對錯,更不會如同泰國、台灣民眾,展示人民痛恨黑暗作業、典當國家權益的行動力。

當看到阿都拉不對馬哈迪的責難回應時,那些當初與馬哈迪共進退的政治人物就形容此舉是阿都拉的高招,不做情緒的回應,可惜的是,這些當下的既得利益者卻企圖誤導民眾去認為政府不回答馬哈迪的問題是正確的做法,孰不知,阿都拉可以不回應私人問題,卻有責任向民眾交待馬哈迪提出的公共課題。

其實,那些在馬哈迪與阿都拉之間尋求利益的騎牆派政治人物,如今全力支持阿都拉領導,根本就是預料中事,只是那些在馬哈迪舉手抬腳支持他的政策者,此刻做出公然背叛的動作,他們在馬哈迪時代累積的政治資本還沒用完,就馬上翻面轉持阿都拉的政治籌碼,可謂厚黑之極。

熟悉巫統政治文化、國家機器如何被巫統操控,馬哈迪會打沒有把握的戰嗎?他只是這樣虛晃兩招嗎?馬哈迪一時的平靜,絕不能視為他已經對阿都拉政府責難的收手,更不必太早論斷阿都拉穩坐釣魚台,而更應當推測馬哈迪的下一招是什麼?

只是此刻看看我們的國陣華基政黨領袖,除了迫不及待地表態全力支持阿都拉領導之外,根本就不必期待他們能夠在這樣的局面中,發出任何評議的聲音。國陣華基政黨在種族政治下,就是無法提出對公共政策的有力評議,碰到諸如馬哈迪與阿都拉之類的巫統領袖爭執,就只能把公共利益放在一旁,丟下一句 “我們不干涉巫統內部事務”,以為如此就可以掩飾彼等的蒼白嘴臉。

自詡與巫統共享政權、平起平坐的政黨,居然被關在重大課題的大門外,只能在大門外扮演卑微的角色,乞求門內主子一時之爽,會給他們在門縫間偷窺門內風光。如此卑微、懦弱、窩囊的心態,要如何去奢望華社會有公正前途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