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子健的劍拔弩張

明辨是非黑白,原來劍拔弩張是假的;沒有是非黑白,原來和睦融洽也是假的。不想改變者,沒資格報怨;想改變者,找對的道路,縱使它本來就是艱澀的!

Tuesday, June 05, 2007

《華教危機:甭談千秋業,僅爭六月天》

《華教危機:甭談千秋業,僅爭六月天》


教育部長希山慕汀官訪中國大陸,營造政府對華文教育的親善形象,於此同時,執政華基政黨宣傳單位當然不忘借機吹捧政府如何重視華文教育。

不過,在另一廂,教總主席王超群在教總常年代表大會上指,政府和政黨透過傳媒粉飾華教長期面對偏差政策的不公平真相,轉移華社視線,並在華社製造假象。他也表示,政黨領袖在政府對華小撥款課題上,要華社懂得感恩,是本末倒置、自我矮化。

王超群也坦言,英化數理政策是華小當前最大的危機。其實,他的憂慮並不是什麼新意,早在英化數理政策推行初期,董教和他所領導的教總就已經公開向華社表示過擔憂華小變質的危機,甚至,當時教總副主席陸庭諭老師還因此提出辭呈,留下一句 “不做華教送終人”。

毫無疑問的,國內長期關注華教發展者,根本打從骨子裡瞭解,即使教長再去中國十次,再公開放話多重視華文,可是,只要一天國內華文教育依然受盡不公平的偏差政策,也難逃粉飾不公、轉移視線之實。

英化數理政策自2003倉促推行後,華小在華基政黨政治妥協方案下,歷經 “243方案”與 “6232方案”,可是,教育部至今一再拖延宣佈到底2008年的華小評估考試是以華文或英文出題,以及2008年後,華小從一年級開始是否比照國小和淡小,全面使用英文來教授和考試。

只要是正常人,恐怕沒有人會相信一項教育政策,會出現政府 “不知道”明年要怎麼教?怎麼考?的詭異現象。

若英化數理政策於2008年全面推行,華小便可以正式宣告變質,亦即,我國近190年的華文教育淵源就此正式斷根。這個說法並不是危言聳聽,而是事實,一個華教工作者的內心憂慮事實。

因此,嚴肅而言,在英化數理政策沒有被廢除或修正情況下,我國的華文教育已經只剩下6個月的生命。對於爭華教千秋事業的華教工作者,看來已經不必期待再去爭千秋之業,而必須把一切力量團結,向政府全面爭取華教免於斷根,而這個時間僅僅只有6個月罷了。

對華教生命而言,爭或不爭,都是在這6個月。不爭的話,華小從此斷根,華小斷根後,就再也不必為華教奔波,因為華教最後根基的華小已變質。要爭的話,方法與策略正確,華小或還有生存機會,根只要不斷,整個華教體系還得以維持。

就在這6個月內,華教工作者、華團,乃至整個華社要如何去爭呢?這不止攸關華教是否真的會只剩6月命,也考驗彼等的最後抉擇的正確,是要走回老路,再透過已經歷經5年還沒有勇氣宣佈答案的國陣華基政黨去內部協商嗎?抑或,還有其他更好的途徑呢?

擔憂的是,到底有多少華教工作者、華團或整個華社認識到華教爭權僅剩6月天呢?他們要如何配合華教火車頭的董教總去爭呢?他們又到底知不知道若沒有華教,整個華社,乃至於國家會起什麼大變動嗎?

華小一斷根,華文獨立中學勢必難逃變革,華文傳播市場亦將日愈萎縮,華人文化水平亦將受到影響,整個華社恐怕也將承受鉅大的負面沖擊。

屆時,要爭華教千秋業的人不必再喊破喉嚨了!誓言要與華小共存亡的政黨不必再背負包袱了!那些對政黨抱持希望的人也絕望了!

悲觀或許是難免,不過,在民主的社會裡,6個月足以創就一場驚天動地的改變,更何況只是一個教育政策。問題在於:你還以為華教有千秋事業可爭,或你已知道華教離斷根僅剩6月天呢?